6月13日,科创板开板满一周年。值此之际,《第一财经·科创板周岁“成长之最”透视报告》重磅发布。(文末附报告预览,下载报告全文请点击右上“PDF查看”)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为存量改革积累了先行经验。目前创业板注册制制度规则发布实施,新三板精选层企业获批,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去年的今天,科创板高规格开板,A 股市场新增一个崭新板块,同时新股发行注册制落地实施。一年光景,制度优化、完善步伐不止,纳客330余家,上市百余家,也交出了上市首份业绩成绩单,科创板在实践检验中有序前行。
从受理、问询到审核、注册,科创板公司一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公开信披数据,结合百余家上市公司2019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数据截至6月10日),第一财经科创研究中心从上市、估值、业绩、研发等 角度提出16大“科创板之最”,全面透析科创板的成长性。
截至2020年6月10日,科创板已有109家公司上市交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合计占比 66%,分别为46家和26家。绝大部分选择“上市标准一”上市,占比87.16%。
注册制之下,科创板上市公司定价与估值市场化效应明显。109 家上市公司中,股价涨幅翻倍的有61家,50家公司市值翻了10倍以上,市盈率(PE,TTM)超过50倍的公司有89家。
以业绩来看,2019年度,109家上市公司业绩稳中有升,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相较2018年有所下滑,营业收入增速从18%下滑至11%,净利润增速从37%下滑至25%。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总体增速相对放缓一定程度上是宏观经济环境及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遇到的增速瓶颈期所致,但也存在公司申报IPO前进行了财务业绩的冲刺,上市后业绩增速下滑的可能。
2020年一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业绩则呈现分化格局,行业差异也较为明显,生物医药产业表现抢眼,其他行业均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冲击。
以近三年业绩复合增长率来看,科创板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平均值为33.69% 和64.80%,处于较快成长阶段,均高于同期的A股其他板块。
研发投入与研发人员占比是科创属性的一种量化呈现。109家上市公司2019年合计投入研发金额 131.53亿元,(剔除极值百奥泰和不适用的泽璟制药)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1.57%。其中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占比平均值最高。另外,科创板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占比均高于A股其他板块。
就产业链布局来看,集成电路行业基本涵盖了产业链上下游。
以下附16大“科创板之最”:
一、科创板申报之最
1、地域之最:京广江浙沪;
2、行业之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先
二、科创板上市公司基本情况之最
1、上市标准之最:逾 8 成公司选“上市标准一”
2、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之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产业合计占比 66%
三、二级市场表现之最
1、涨幅之最:沪硅产业上涨逾 7 倍
2、市值之最:金山办公、中微公司达到千亿市值
3、估值之最:微芯生物估值超 900 倍
四、上市公司业绩面面观
1、净利润增长之最:特宝生物同比涨幅逾 3 倍
2、净利润规模之最:中国通号、传音控股、澜起科技
3、2019 年行业业绩之最:新一代信息技术营收和净利润均占整个科创板的 6 成以上
4、近三年业绩复合增长率之最:科创板高于 A 股其他板块
5、2020 年一季度业绩下滑之最:新材料领域业绩下滑公司最多
五、科创属性之最
1、研发投入占比之最: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占比平均值最高
2、研发人员占比之最:成都先导、美迪西、卓易信息的占比均超 80%
3、A 股科创属性之最:科创板优于 A 股其他板块
六、产业链布局之最:集成电路行业基本涵盖了产业链上下游
附:《第一财经·科创板周岁“成长之最”透视报告》全文预览
黄思瑜
杜卿卿
张婧熠
科创板开市一周年 相关阅读国家政策红利正在加快释放,武汉处于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期。
74 06-19 15:25将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139 06-18 12:26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
59 06-18 11:39通过超万亿元的IPO和再融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90 06-18 11:07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
29 06-18 10:59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